找到相关内容763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信、解、愿  陈泉州  今天是正月初五,大家能冒着寒雪,在过年期间万缘放下,来到这里探讨佛法、探讨解脱的大事,我感到非常高兴!凡是今天能够这个道场来的人,应该说都与菩萨有着非常深的缘分。俗话说“...,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回答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?死了以后又什么地方去?人生为什么有生老病死这些痛苦?为什么有天灾人祸这些情况?宇宙从何而来?它流转生灭的规律是什么?而的智慧能够了知宇宙和人生。  声缘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在江西云居山的事迹点滴

      他不用牙刷牙膏,只用温水漱一口水,然后吐在毛巾上,先洗双眼,再洗整个面部。他说这样洗,可防止眼疾,且能增加视力。洗过脸后,就前礼拜,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。那时,我们就开始上早殿了。早殿后稍为休息...特点,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种种嘉言懿行,作为我们后人学的榜样。同时,也想藉此为纪念老和尚圆寂四十周年,献上一片微薄的心意,以酬报他老人家对我的法乳之恩。由于本人修行很浅,佛法水平有限,若有错误或不到之处,...

    绍云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3369549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

    指出,“应观佛法性”,而的法性也就是作为众生导师的的法身。法身是不同于有生灭、有外相的化身和应身的,所以,不能用一般的认识方法去认识,否则是不可能认识的真实的。而证悟...释迦牟尼的赞许,那么须菩提怎么会在“深解义趣”之后,反倒自我迷失呢?   历史上的注释家们对此的解释大都难以使人信服。如《金刚经白话释义》中说:“须菩提疑惑和凡夫性既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669572.html
  • 《中论》各品大意

    《中论》各品大意  内容提要:  说一切法皆在破众生之执见,引导众生悟入之知见,令众生能明心见性,证得清净法身而得到解脱生死轮回。菩萨造论是为了申佛教意,令学教而迷教者能因学论而弃迷归入正道。因此,《中论》的中心思想也在于引导众生悟入“之知见”,令学教者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佛陀的教意。一部《中论》皆在以“缘起性空”为思想贯穿全文,使学教者能从性空的理论正确认识诸法实相毕竟空寂不可得,由此而断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969576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三)

    。所以说凡夫是依识不依智,菩萨是依智不依识。因为识是有分别,智是无分别。在佛经上说:若能证无分别的智,这才算是无漏智的圣人。大乘的道理,虽然是有很多种的说法,其实上面几种也可以代表了。  大乘的“...)大乘不共法——菩萨乘。  佛学是讲修善断恶,与其他学术不同。地狱、饿鬼、畜生这三道,是属于恶趣方面,所以不讲。好像坐车一样,应当导人善良平安的地方去。乘亦然。故亦只讲五乘,而没有七乘八乘的道理。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970437.html
  • 《宝性论》及相关论典论佛性与信

    妙境界,是诸佛所知。依此妙色  身,出生于三宝。  继而《宝性论》解释有垢真如和离垢真如说:  真如有杂垢者。谓真如佛性未离诸烦恼所缠如来藏故。及远离诸垢者,即彼如来藏转身地得证法身,名如来法身故。...Ontology) 的向度。再者,信之三义共同包含于《成唯识论》、《宝性论》和真谛译《摄大乘论释》与《佛性论》这些讨论“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”论题的大乘论典之中,因此,信之三义的机体构成,是印度大乘佛学的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270581.html
  • 吉藏与大乘《涅盘经》

    根也。[36]  这里吉藏把得悟者分为「三根」:上根者在说《法华经》前已得悟,中根者于说《法华经》时得悟,下根者则要说《涅盘经》,得闻佛陀唱言他即将灭度,方才得悟。[37]  吉藏以为《涅盘经...推崇的佛典,如何加以处理,是值得注意的。本文首先通过论述吉藏的判教思想,申示吉藏对《涅盘经》在说整体所占位置的看法;继而分析吉藏怎样从中观教学的观点出发,对「常乐我净」和「佛性」这些《涅盘经》的中心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4370826.html
  • 唯识学上转依义

    也。  (二)转依位  ----唯识转依位与摄论转依位之比较----  欲得圆满究竟的转依,自然非位不可,但是菩萨从  入资粮位起,乃至第十地,和二乘的  43页  圣者,都已各得一种转依,这在...,尽舍识上的杂染种现而显而生。总而言之,举凡所有,莫  不以「识」为存在的根本也。那末,无上的佛陀,和三界中  的众生,都是建立在一「识」字之上,不待更言了。心识圆  明就是,心识迷昧即是众生。虽有...

    慧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871201.html
  • 玄奘法师年谱

    ﹐入北  印度境﹐至蓝波国(即今加非利斯坦)﹐停三日﹔南行百余里  ﹐越小岭﹐渡河至揭罗喝国(即今阿富汗纳直里城)﹐参礼圣  迹﹐有塔高三百余尺。又东南行三十余里﹐顶骨城。复  东南行五百余里﹐至健陀逻国(即今阿富汗干陀弥城)﹐参礼  圣迹﹔东北行百余里﹐渡大河﹐至布色羯逻伐底城﹐城东有  塔﹐为无忧王造﹐即过去四说法之处。去此复乌铎迦汉  荼城﹐北行六百余里入乌仗那国﹐参谒国内诸圣迹﹔又...

    曾了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473562.html
  • 方寸论——四祖道信示牛头法融

    读到《大般若经》感悟讲的“空慧”方能使我们解脱,于是就毅然出家了。出家后一个人在牛头山修行,打坐的功夫也很好,但是对于“最究竟的一下”(一见明星之事)却总是无法突破!   有一天四祖道信经过牛头...外道学,当时印度的外道非常高明,透过训练,教佛定“非想非非想定”、“灭受想定”,都学会了。但是并不以此为是,认为这些并不能解决问题。   反观我们自己,不管是用那一种方法修行,身心一旦有了一点变化...

    洪文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873951.html